防孤岛保护装置与防逆流保护装置均用于分布式电源(如光伏、风电、储能等)并网系统,但两者的功能定位、作用场景和核心逻辑完全不同,主要区别如下:
防孤岛保护装置:
核心是防止 “孤岛效应”,保障电网检修安全。
当电网因故障(如停电、电压 / 频率异常)断开时,分布式电源若继续向局部电网(如用户侧负载)供电,会形成一个独立的 “电力孤岛”。此时电网检修人员可能误判电网断电,接触带电线路导致触电;同时孤岛内的电压、频率可能失控,损坏设备。
防孤岛保护装置的作用是:在电网失压 / 异常时,快速切断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连接,消除孤岛,确保安全。
防逆流保护装置:
核心是限制 “反向电流”,保障电网稳定运行。
当分布式电源(如光伏)发电量超过本地负载需求时,多余电能会反向流入电网(即 “逆流”)。过量逆流可能导致电网电压升高、频率波动,影响其他用户用电安全,部分地区电网规定禁止逆流(如某些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有 “全额消纳” 要求)。
防逆流装置的作用是:监测并控制反向电流,确保分布式电源的发电量不超过本地负载,避免多余电能流入电网。
防孤岛保护装置:
通过实时监测电网侧的电压、频率、相位等参数,判断电网是否正常。
当检测到电网失压(电压骤降为 0)、电压 / 频率超出正常范围(如电压 ±10%、频率 ±0.5Hz)时,判定为 “电网故障”,触发保护动作,通过断路器断开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连接(动作时间通常要求≤2 秒,部分标准更严格)。
防逆流保护装置:
通过实时监测用户侧与电网连接点的电流方向和大小(即 “关口电流”),判断是否存在逆流。
当检测到电流反向(从用户侧流向电网)且超过设定阈值(如逆流电流>5% 额定电流)时,装置会通过控制分布式电源的逆变器(如光伏逆变器)降低输出功率,或断开部分电源,直至逆流消除。若功率调节无效,才会触发断开连接。
防孤岛保护装置:
是所有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强制要求(符合《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》GB/T 33593 等标准),必须安装。
安装位置:通常在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并网点(如配电柜、并网柜内),直接串联在并网回路中,确保电网故障时能彻底切断连接。
防逆流保护装置:
是根据电网要求选择性安装的设备,仅在电网明确禁止逆流(或对逆流有严格限制)时使用(如部分地区配电网容量不足,不允许分布式电源向电网反送电)。
安装位置:通常在用户负载与电网的分界点(如电表箱、低压配电柜),监测关口电流方向,通过通讯信号(如 485、无线)控制分布式电源的输出。
防孤岛保护装置:
动作逻辑是 “电网故障→立即断开”,属于 “安全保护”,动作后分布式电源停止向电网及本地负载供电(或仅向本地负载供电但被切断与电网的连接),直至电网恢复正常并人工复位。
后果:保障检修安全,避免设备损坏,但可能导致本地负载短时间断电。
防逆流保护装置:
动作逻辑是 “检测到逆流→先调节功率→调节无效再断开”,属于 “功率控制”,优先通过降低发电功率消除逆流(如光伏板限功率),仅在极端情况下断开连接。
后果:确保不向电网反送电,符合电网规定,但可能导致分布式电源发电效率降低(如光伏板 “弃光”)。
维度 | 防孤岛保护装置 | 防逆流保护装置 |
核心目的 | 消除孤岛效应,保障检修安全 | 限制反向电流,符合电网规定 |
监测参数 | 电网电压、频率、相位 | 关口电流方向、大小 |
动作逻辑 | 电网异常→立即断开 | 检测到逆流→先调功率→再断开 |
安装要求 | 强制安装(所有并网系统) | 按需安装(禁止逆流的场景) |
本质属性 | 安全保护装置 | 功率控制装置 |
简单说:防孤岛是 “保命的”,防止电网故障时出安全事故;防逆流是 “守规矩的”,防止发电过多反送电网影响稳定。两者常配合使用(如光伏并网系统中,既需防孤岛,也可能需防逆流),但功能不可替代。
本文标签: